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|折花令
折花令
人生有几个春天,这乱世又有哪里能够“栖身”。
折
令
作者|夏夏喵
壹
上
濯姬过桥的时候,发现有几片花瓣被吹卷到了她的竹篮里,蔫头巴脑的青菜上面铺了一层雪亮柔软的玉兰花。她抬头望去,河边那株玉兰正纷纷扬扬下着雪,如迟暮美人垂首浴在落日斜晖里,仿佛也知道这北京城守不住了,趁着最后一点春意尽态极妍,不留余地。
今日去买菜时,发现那个相熟的挑菜阿嫂未露面,听人说是这一阵城里闹鼠疫,她一家不幸染上了,也有人说他们是南下投奔扬州亲戚去了。自大顺军攻入北京后,城内很是慌乱了一阵子,改朝换代天大的祸事,落在平头百姓身上,无非是谁家揭不开锅了,谁家闺女又被掳了,谁家亲人染了病买不到药,到头来总难逃一死。濯姬早已见怪不怪,她自己就是乱世中挣出一条生路的人,眼下要紧的是要照顾好方郎一家的三餐。
她望了一眼天色,加紧步子往家走去,一面心里细细盘算起来:如今新鲜蔬菜越发难买了,回去可先拣些细嫩的做几碟可口小菜给方郎解馋,余下都封入陶罐中用盐卤腌制,不拘蒲藕笋蕨、枸蒿蓉菊,都可保其鲜美生脆口感。冬日里做的豆豉酱和红腐乳还有不少,拿来拌饭蒸肉,也可对付几日了。再不济,去年存的干菇腊肉,虽放得久了些,拿来应应急也是可以的。
如此想着,心下便定了,一进厅堂便急急唤道,“朴潮,我回来晚了,可等急了吧?”
无人应答,方宅四下一片沉寂,倒似往海里丢了一根针,连个响都没有。
濯姬越发疑惑起来,晚膳时间通常不会有人外出,如今城里又乱,方郎出门做什么呢。她见时候不早了,忙先去厨房把四样小菜、一道鱼汤和一笼蒸饼备好,汤在慢火上温着,又等了一刻钟,依旧没人回来。她心中不安,去后院各厢房逐个敲门,方朴潮的夫人、父母、一双儿女统统不在,便如人间蒸发了一般。
心中已凉了几分,一步步挪回自己房中,果见桌案正中躺着一封短信,被那青铜兽镇纸牢牢压在下面,在风里簌簌抖着,永世不得超生一般。
“
濯卿如晤,
此番山河溃散,不似家园,家父先行南下,催我速速前往团聚。只恨我孤身累重,上有老母,下有妻小,此去风雨兼程,难再照拂于你。与其大难临头舍你而去,不若今日就此相别。我有一京中至交,为人仗义,卿可携信前去,在其檐下暂避一二。若他日有幸重见,当结平生欢,相伴终老。卿一向心性坚韧,此番务必珍重,遇事可自行裁夺,勿以我为念。
朴潮灯下泪笔
甲申四月二十一
她垂下拿着信的手,望着窗外怔了片刻,忽得嘴角浮起一抹儿嗤笑,堂堂复社四公子之一,这般落荒而逃,竟是连一顿饭的功夫都等不得了。
闹哄哄的宅子里骤然冷清下来,因不需再服侍方老太太和夫人用膳,濯姬便坐下细细吃了一餐饭,心中仍在来回默诵那一纸离别信。
只恨我孤身累重……难再照拂于你。她低头抿起了嘴,不错,方郎一向是先急家君老母、次急荆人稚子,她又不是第一天识得他。
听人说在他二人相遇之前,有一个相熟的姐妹陈姬也倾心于方郎,那陈姬妩媚风流,浑然天成,楚楚之姿,远胜于她。陈姬见朴潮风姿人品,一心要托付终身,只是当时他忙着准备次年春闱,又惦念父亲身处战乱前线要去探望,便没有应下来。等诸事办妥后朴潮再去打听,才知道陈姬已被一豪强门客掳走,不知所踪,他怅惘可惜,却也只跟友人叹道,为家父之急而负一女子,无可奈何,亦无所憾矣。
卿一向心性坚韧。她不禁一笑,他倒明白,若非坚韧,如何能一路追随他到这里?
她自十五岁入吴门卖唱,彼时已五载有余,屡屡强打精神应酬,冷眼旁观往来恩客,竟没一个能入眼的。身边姐妹陆续脱了教坊司乐籍,她才千挑万选相中了方朴潮,约好待他回京禀明家里便陪她去苏州赎身。
如此过了三月有余迟迟没有音讯,却屡听闻皇亲国戚在江南抢夺佳丽名姝的消息,她想起陈姬前车之鉴,不甘就此枯等,便一咬牙带着几个侍婢随从乘小舟北上。同门的柳七娘劝她不要轻易涉险,她只说,事在人为,我虽为弱质女流,也要搏上一搏,纵是一宵冷雨把我葬在江里,也好过日日在此担惊受怕、任人鱼肉。
生逢末世,这一路自是不好走。先是银子被偷,后来又遭了水贼,不得不弃舟而逃,东躲西藏,三日未食,险些丧命。当她形容狼狈地扣响方宅大门时,方朴潮几乎不敢相信,百般怜爱。只是十日后他便要随父亲去外省上任,只得封了二十两银子让人护送她先回金陵,他迟些再过去。兜兜转转,她像一叶浮萍在江心打了个圈儿又漂回原处。
她深知方朴潮百事缠身,未必顾得上自己,便寻柳七娘商议。那时柳七已择良人嫁了,她夫君一向与朴潮相熟,便找几个朋友为濯姬凑齐了赎身银子,前后打点好歹脱了籍,夫妇二人又将她送回京城。方家夫人贤良大度,怜她乱世中奔波不易,先做主安顿了她,待朴潮回京后正式纳她入门。
说起来,她在吴门的别号原叫露凝香,“濯”这个名字是入方家后朴潮为她取的,出自“雨朝胜濯锦,风夜剧焚香”,乃咏玫瑰之作。当日红烛高燃,朴潮含情以对,细吻如雨,在她耳边轻叹,卿当真是灿若玫瑰,烈如云霞,非寻常江南女子可比。
所以他舍下她在这里?料想玫瑰有刺自保,谁若想摘走,一个不小心便扎一手血,何况他为她寻了护花的人,总有片瓦遮雨,应当万无一失了。
奔波了这一日,晚间回房时身心倦怠,见岕片还剩少许,便泡了一壶解乏。方郎与她都是爱茶之人,这岕片又是两人心中极品,过去每得了友人寄来的新茶,便在月下架起小火炉一同煮茶。岕片喝之前需用热汤洗一遍,香气才能激发出来,二人围炉耐心等候,眼见乳白色的茶叶在滚水中朵朵绽开,茶汤之色柔白如玉露,阵阵郁香扑鼻,如闻山间风露。方郎兴致大好,向她笑道,东坡诗云“分无玉碗捧峨眉”,却是没有我这般清福了。
濯姬自跟了他,确实享了几年清福。朴潮是个风雅文人,焚香,挂画,烹茶,插花,诸般雅事无一不通,比那起子只会寻她调笑听曲儿的膏粱子弟自然高出许多。旁人与她谈诗论词,大多是挑逗试探,无非为了一亲美人芳泽,方郎不同。他初来拜会时正遇上濯姬宿醉未消,见她强撑着应付,他没说什么,只略坐了坐便走了。过了一会儿他着人送来一壶醒酒汤并几样果子点心,说是家里新做的,殷殷叮嘱她以身体为重。
本来么,既入了教坊司便不该矫情,有人出钱,便有人卖笑,都是风月场上交易,大家凭本事谋生,无需顾影自怜。可忽然有个人捧着真心,怜她敬她又懂她,如红尘逢知己,便是冰山也消融了。
她就着月色低头呷了一口热茶,在清凉的晚风中闭上眼,幽暗花香汩汩流入庭院,她不是什么也没有。
贰
下
次日一早她是被隐隐雷声吵醒的,混混沌沌中披衣起身,心中还纳罕,惊蛰春雷早过了,眼看就要入夏,如何一大早便隆隆作响。上了街才知道,那是轰城的炮声。满街都是出来打探消息的人,惶惶不安如蛰伏的鼠,不知谁尖着嗓子叫了一句,“鞑子入关,顺军大败,北京城再守不住了!”话尾隐含哭音,街上愈发骚乱起来,有人愤然道,“若不是为那陈姬,平西伯如何会开关献降?可见妖女祸国!”
濯姬脸色白了白,手挽一个随身小包袱,贴着路边疾步往陈家去。陈公子是朴潮挚友,当时她从金陵千难万险投奔而来,陈公子赞她勇识、怜她痴心,特邀三五好友在桃叶水阁置了一桌酒席,庆贺她与方朴潮团聚。朴潮信中嘱咐,遇事可自行裁夺,勿以我为念,也是暗示她危难时可另择良人而伴,陈公子是信得过的人选。想到此处,濯姬不由攥紧手中布包,此人若是个仗义君子也就罢了,如若不然,她还不至于为苟全性命委身于人。
心念转了几次,脚下却骤然停住了。眼前这条胡同已是十室九空,但凡有些能耐的人,早得了消息举家南逃了,陈家自也不例外。她徒劳地扣响那扇朱漆大门,括、括、括,惊起满树乌鸦,暗昏昏地成群结队从她头顶掠过,不觉心中一阵寒意。国亡了,君没了,人走了,可北京城的乌鸦不会消失,像忠实的门客一般,嘶着嗓子四处唱响帝国落幕的晚钟。
如同被那鸦群摄了魂儿,濯姬痴痴地走在河边,也不知眼前是不是回家的路,或者,还有没有路。
她逆着人流,眼见路上愈来愈多逃亡的人,皆是披发光脚,惊惧万状,可也不见得能逃出去。炮声已经停了,回望城墙,守城士兵眼见守不住了,便争先恐后地跳下来逃命。城墙道路陡而狭窄,先跑的人早已汇入流亡人群中,动作慢的被堵在墙上,便成了清军的箭垛。有人求生心切,拿木板胡乱搭出一条路,匍匐攀援,企图跳上民屋逃生。但木板毕竟不牢固,一人不慎踏翻,木板倾覆,逃亡士兵似雨点般纷纷坠下来,来不及喊上一声,十之八九竟摔死了。
濯姬惊惧之下,两腿一软,靠着栏杆再也走不动。
河畔凉亭的石阶上坐着一对中年夫妻,也像是跑不动了,男的一脸病容,不住咳嗽,向妇人道,“我是逃不出去了,但也决计不做满人顺民。你给我留一包砒霜,自去出城吧。”
那妇人哽咽道,“妾当与相公共生死,再无独活之理。”
男子点了点头,歉然道,“跟着我没什么好日子,最后反倒连累了你。”犹豫片刻又道,“听闻鞑子所到之处,奸淫掳掠,无恶不作。你若见时机不对……亦当自裁以免受辱。”那妇人只是抱着他哭,再说不出话来。
濯姬顺着栏杆滑到地上,背上已出了一层冷汗,在风里发颤。
昔日陈姬与她一道学曲,最擅弋腔,咿呀啁哳,歌声润如珠玉,一派天然风韵,眼角眉梢却凝着一股悲态,旁人看不出,只她察觉了。如今想来,大约风尘中人都知此身如浮萍逐逝水,半点不由人。谁能料到当初一处顽笑打闹的女孩儿,被人几番抢掠转手,从贵戚豪强、平西伯府、到反军头子,如掌中珍宝任人赏玩,到头落得个祸水的骂名,死了也不干净。
这险些就是她的命运。
怔忪之间,一个七八岁的女娃被人挤倒,一跤跌在她眼前。濯姬忙将人扶起,一问才知那孩子和亲人走散了,吓得哭都哭不出。濯姬将身上包袱取下来塞到女孩怀里,将她脸扳正了,看着她的眼睛道,“里面有些金银细软,藏好了别叫人看到。眼下只管跟紧了人群往城外走,你要逃出去,知道吗?”那孩子一知半解应了,被她一把推到逃亡的洪流里,如扁舟入海,再无踪迹。
濯姬打起精神来,将头发绾好,一步步远离了喧嚣,一直走到凉水河畔。此处是南护城河的支流,她每日采买都从桥上经过,此时看起来分外宁静悠然。初夏的热浪裹挟着沙尘袭来,跨过城墙,漫天灰黄,势不可挡,可当她俯下身去,依然能感受到河水的阵阵凉意沿着石桥沁入心底。
一天过得真快,转眼又见落日滚滚,半浸在河水尽头,将一倾清波映得赤红,顺河而下的玉兰花本来浮雪碎玉一般,此刻也泛起一层嫣红。
就像她的名字,绛雪。在濯姬之前,比露凝香更早的,是吴绛雪。
绛雪是不懂得忧愁的。她最大的烦恼就是每天被母亲拘在绣庄学习刺绣,练得十个手指头都发僵了,便偷偷跑去江上摘莲蓬玩。有个清俊的少年划着小船叫住她,阿雪,这个给你的。她低头打开手里的帕子,是一捧白嫩嫩新剥的莲子,还带着荷花清香,一抬头那人早红着面孔把小舟划远了。
濯姬将手指凑近了闻,总觉得那清浅气息还残留着,一直没有完全散去。一同萦绕不去的还有那支小曲儿,江上采莲少女来来往往,常挂在嘴边。她已好多年没听过了,怎么唱来着?
采莲南塘秋,
莲花过人头。
低头弄莲子,
莲子清如水。
歌声情真意切,半点不掺虚假。她似懂非懂,也跟着学,那剥莲子的少年听了抿嘴一笑,温声道,阿雪唱得最好听。这曲子其实并不难,人人都会,只是后来歌声婉转的露凝香,却唱不得了。
置莲怀袖中,
莲心彻底红。
忆郎郎不至,
仰首望飞鸿。
鸿雁尚能南来北往,她走的却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。从姑苏绣庄,到金陵教坊,再到京城宅邸,她一路北上,也算见识过朱门绣户、堆金砌玉、风流旖旎,可道一声不枉。只是一路匆忙,来不及后悔,甚至还来不及老,不知来不来得及归乡?
海水梦悠悠,
君愁我亦愁。
南风知我意,
吹梦到西洲。
凉水河并不如传说中寒凉,甚至带着几许暖意将她层层包裹,或许因为水里有个太阳。她伸手去捞,却够不到,眼看那一团湿漉漉的火焰暗暗燃着,越来越高,越来越远,渐渐爬过了头顶,隔着粼粼清波,变成一抹殷红。脉脉斜晖裹着碧水,一路奔流,汇入运河,自北向南,滔滔不止,昼夜不息。
两个月后,八旗军正式进占京师,江山易主。
END
字数:4681
“
作者
介绍
作者:夏夏喵
坐标:汴梁城州桥夜市的小摊儿
职业:总是接不到业务的江湖说书人
如果喜欢这个故事
欢迎留言
也不妨给夏夏喵一点支持
推荐
阅读
责任编辑:灿七
排版编辑:灿七
封面:Photo by Yuliia Tretynychenko on Unsplash
“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